認識月經前後諸證 - 陳詩雅醫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4/10/2016

陳詩雅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認識月經前後諸證

14/10/2016

月經前後諸證是指經行前後及經期,周期性反覆出現的一些身體症狀,常見的有:乳房脹痛、泄瀉、肢體浮腫、 頭 痛、身痛、口糜、情志異常、感冒等。症狀大多在經前7至14天開始出現,至月經前2至3日最嚴重,經後消失,亦有 少數於經後發作。

月經前後諸證的症狀多種多樣,有研究指達到135種,患者一般以某一症狀為主,亦可數症並見。事實上,超過九成 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經前症狀,30%至40%女性的症狀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可診斷為月經前後諸證。

氣血不暢者易發

為何會出現月經前後諸證呢?這與月經前後的身體變化有莫大關係,經前氣血下注沖脈,血海滿盈,如患者平素已 有氣血不暢的情況,此時氣血更為壅滯,因而出現一些「不通」的症狀,常見的有:乳房脹痛、浮腫、頭痛、身痛 等,亦常見煩躁、鬱悶等情緒不暢的表現。經期經血下泄,經後血海空虛,如患者平素已有陰、陽、氣、血不足的 問題,此時「虛者愈虛」,便會出現相關臟腑虛證的表現, 如:泄瀉、頭暈、感冒等。

臨床上,經前發作的患者較經後發作的為多,研究亦發現月經前後諸證最常見的證型是肝氣鬱結證。由於情志不暢 ,肝失疏泄、肝氣鬱結,致使氣血鬱滯,經前氣血充盈,使鬱滯情況加重而發病。情志不暢是本病最重要的病因 ,根據統計,情緒不穩定、神經質人格、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的女性最易患病。香港社會生活節奏急促,不少香港女 性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調查亦顯示30至40歲的患者最多,且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

儘管月經後症狀可緩解或消失,但每次月經周期都反覆出現身體不適,確實為患者造成不少困擾,那麼應如何治療 及預防呢?

疏肝解鬱為主要

以最常見的肝氣鬱結證為例,治療以疏肝解鬱為要, 常用方劑為逍遙散。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有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的功效。方如其名,此方使肝氣得疏,情志得舒,人自「逍遙」。

如果想用更簡單方便的方法,可飲用玫瑰花茶,只須於月經前將數枚玫瑰花浸泡於溫水中即可。玫瑰花有疏肝解鬱 ,行氣止痛的作用,藥性溫和,且氣味芳香,令人心曠神怡,對於肝氣鬱結型患者最為合適,特別是以情志不舒為 主要表現。

情志不暢既是月經前後諸證的「因」,又是本病的「果」。情志因素可引發或加重病情,而患者又常以情志不舒為 其臨床表現。因此,要預防本病,首要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情緒舒暢,避免憂思惱怒,則體內氣血流暢,在 月經前後氣血波動之時,仍可平穩度過。至於患病後,情志的護理就更需要重視,結合藥物及情志療法才是本病的 最佳治療方案。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