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的研究與保存 - 吳梓新博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20/10/2017

吳梓新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註冊中醫師

中醫古籍的研究與保存

20/10/2017

中醫學認為天地萬物是相通的,是一個龐大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事物的變化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看待。因此,對生命和疾病的研究,也必從整體的角度,在自然的狀態下觀察發展變化的過程,從而歸納出背後的共性和原理,以指導臨床治病用藥。

藏品數碼化

由於生命變化所涉及的因素眾多,同一疾病,可因天時、地利、患者體質、治療過程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表現,歸納的過程十分複雜,故要有理論的突破並非易事。幸而,歷代中醫名家輩出,因其通達陰陽五行和醫藥之理,明理善辨,又富於臨床經驗,故能對中醫理論以至臨床治法方藥能有所創新,成為後世的楷模。亦因此,歷代醫家留傳的著作尤顯珍貴,一些甚至被譽為「經典」,為習醫者不可不讀之書。

可惜,隨着朝代更替,不少中醫古籍在戰火中遺失,或出現傳抄之誤,以致古人的智慧難以順利傳承。因此,保存古籍是傳承中醫學的重要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圖書館過去一直藏有不少珍貴的中醫古籍。2014年,大學圖書館喜獲中醫學院創院院長江潤祥教授捐贈「莊兆祥教授中醫學藏書」,共2485冊中醫古籍。藏書中包含61種共182冊明清時期的善本,以及330種共1049冊清代至民國的珍本古籍,大大豐富了中大圖書館在中醫學方面的館藏。

莊兆祥教授的藏書十分珍貴,其中不少為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善本及珍本,這些古籍現在流通甚少。為提升館藏中醫古籍的學術研究價值,中大圖書館特別建立了「中醫古典文庫」,利用現代電腦科技,現已將其中半數藏品數碼化。除可保存珍貴的中醫古籍資料外,亦希望為中醫藥的研究和教學帶來便利,方便讀者在網上閱讀。

古籍展新姿

珍本古籍是中醫研究與學習的重要材料,透過直接閱讀第一手的古代文獻,讀者能更客觀地接觸到中醫的歷史面貌,了解古代中醫理論之源流發展,學者透過研讀古籍,更可深入了解古人的思維方法和創見,啟發思考,對今天的中醫研究、教學,以及臨床應用均有裨益。

適逢中大中醫學院創院20周年,中醫學院與中大圖書館合辦一次展覽,名為「岐黃古籍展新姿」,向公眾介紹「莊兆祥教授中醫學藏書」中的珍貴善本,展示數碼化工作如何保存古籍的原本面貌,並介紹一些與古醫家和古籍相關的資料,帶觀者走進傳統中醫的世界。

是次展覽假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展覽廳舉行,展期由即日至2018年1月30日,歡迎公眾參觀。查詢可致電:39438740,或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中醫古典文庫網址: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chimed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