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 - 姜元安教授

Facebook

文章来源:晴报专栏 - 中大医说 15/03/2018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应用教授

饮食与健康

15/03/2018

「民以食为天」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之语,原本出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在《道德经》中常常用来反映「天道」,例如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16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从中医认识生命的角度看,饮食之于健康确实关乎天道,即生命的自然之理。《素问‧宝命全角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说明人之生命本源于天地之气,而「气」则成为了生命之源。

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中医先贤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训。作为后天之本,脾胃负责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运化,进而使饮食物化生为人体生命所需之气血等,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饮食物化为五脏六腑之气以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若脏腑之气有余,则可藏于肾中以助先天之气,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的「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对于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孔子云「食,色,性也」,但中医经典《内经》则强调「食饮有节」。一个「节」字,所重视的是在饮食的合理性、时间性、饥饱度、冷热度等方面要合乎天道,即医圣张仲景所说的「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因此,饮食之于健康的重要性不在于是否吃的好,而在于是否合乎「节」。

(以上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周年院庆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