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竹文化 - 姜元安教授

文章来源:晴报专栏 - 中大医说 12/07/2018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应用教授

中医与竹文化

2018/07/12

在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其中,「竹」对中国哲学、文化、艺术、生活之影响无所不在,形成了蔚为可观之竹文化。当然,也少不了与中医之间的必然关系,本文仅谈谈以下二点。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节」,是指合乎其规定性。「节」,本义为「竹约」,是规定、约束竹子本身之竹节。古人由此而用「节」作为事物之自然规定性,如节律、节奏、节气等。万事万物能合乎其自然之规定性,则为「和」。中医特别强调人体自身之阴阳平和,为了达至这一状态,在生命过程中就一定要把握一个「节」字。所以在《素问•上古天真论》谈及养生时,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要注意一个「节」字。

而作为一种植物,竹子本身在中医之中又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竹叶可以「主咳逆上气」,并具有「益气止渴,补虚下气」之效。而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用竹叶命名的方子就有「竹叶石膏汤」与「竹叶汤」,还有以竹皮(又称「竹茹」)命名的方子「竹皮大丸」与「橘皮竹茹汤」,至今仍然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此外,与竹子相关的中药还有竹沥、人中黄等,亦均是清热凉血、泻火化痰之良药。

(以上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周年院庆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