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颖妍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专业顾问注册中医师
以往大家都认为,年长人士才是中风的高危族群。然而,随着都市化的生活节奏及不健康饮食习惯深远影响下,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出现中风的病例,已渐趋普遍。中医学上针对此症有其整体的预防及治疗方案,能从根本发挥防治作用。文:连颕姸 部分图片:数据图片
中风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阻,令脑细胞损坏从而影响身体机能。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可分为脑缺血及脑出血两大类型。
根据卫生署统计,平均每年约有25,000人发病,当中每年约有三千多人死于中风,是香港的第四号杀手。近年中风患者越趋年轻化,而且中风患者大都遗下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大大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并为其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
慎察个中成因
了解中风的成因后,可透过健康的生活模式,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而减低中风发生的机会。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已知导致引起中风的成因包括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脏病/其他血管疾病、脑血管异常/脑血管瘤等。从中医角度而言,由于体内气血虚弱,脏腑阴阳偏胜,加上风、火、痰、瘀、虚等因素交错下,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脑为元神之府,脑藏精髓,脑主神志,脑主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故此中风病可引致全身的各项症状。
如何有效预防?
如欲预防中风,便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日常起居饮食应注意清淡饮食,少糖、少盐、少油,减低患上三高及肥胖的可能;中医认为,过食肥腻、甜食、浓味食物,可令体内聚湿生痰,煎炸油腻食物,可令体内积热,肥能生热,甘能壅中。当饮食不节制,可影响中焦脾胃运化,使湿浊内生,湿又能化热,又能生痰,令痰浊、湿热等邪气积存于体内。当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就可诱发中风的发生。
除此以外,如果情绪波动,暴喜暴怒,亦会伤及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当情绪波动,容易使机体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若夹痰、夹热、夹瘀,则会上扰清窍,导致中风的发生。所以,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并适量运动,除了可有效稳定血压外,亦可保持身体气血阴阳于平衡状态,减低中风的风险。
了解治疗原则
当改变了生活习惯,亦未能改善身体的脏腑功能时,就可能需要通过内服中药去纠正身体的失衡状态,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补气、化湿、祛痰、熄风、活血等等,都有效改善体质,从而达到治疗及预防中风。
常见引发症状
大脑主宰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调节生理功能、感知、思考、情绪、行为等等,一旦大脑出现病变,全身上下的功能亦可能受到影响。常见因中风而引起的症状包括以下:
‧突发半身不遂、一侧肢体麻痹或软弱无力;
‧言语不清、说话表达出现困难;
‧口舌歪斜、流涎;
‧视力模糊或偏盲;
‧突发剧烈头痛;
‧眩晕、呕吐或失去平衡;
‧昏迷、不醒人事;
除上述外,亦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包括大小二便问题、记忆力及思维受影响、情绪问题等等。
参加复康计划
中大中医诊所与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尖沙咀基佑综合健康中心携手合作,推出「中医及专职医疗协作中风复康计划」,透过糅合两方所长,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中风康复后治疗服务。更多详情请登入中大中医诊所网站(https://clinic.scm.cuhk.edu.hk/clinic/cucmc.aspx)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