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醫:中藥攻補兼施 防治腦小血管病變 - 林志秀教授

文章来源:明报专栏 - 现代中医 06/09/2021

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注册中医师

现代中医:中药攻补兼施 防治脑小血管病变

 

【明报专讯】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是指脑部小穿支动脉(直径介乎40至200微米)、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的总称。在脑部影像学上以脑白质白斑(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腔隙、微小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皮质下小梗塞,甚至脑萎缩等为表现特征。轻度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大多没有明显征状,但当病变损伤积累愈来愈多时,可怕临床表现便会逐渐显露,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抑郁、步态不稳和容易跌倒等。另外,脑小血管病变也会增加中风风险。

 

血压过高、血脂异常高危
脑小血管病变的病理,其中最重要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endothelial dysfunction)。生活中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如年纪增长、血压过高、血脂异常(主要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吸烟和过量饮酒等。血管内皮是铺盖在血管内壁一层薄薄的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很多生理功能,与小血管正常舒张和收缩、调节血流有密切关系。血管内皮是脑部小血管发挥其生理作用的重要因素,当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时,小血管出现渗漏,组织间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另外,持续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变硬,降低血管的舒张度,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进而影响脑细胞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增中风风险
脑小血管病变乃现代医学名词,所引起临床病征主要为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中风等,故相当于中医学健忘、痴呆、呆病、眩晕和中风等范畴。从中医角度,引起本病的病位在脑,涉及心、肾、肝、脾,尤与肾为关系最密切。本病发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精不足、肾阴亏虚。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脑髓充实,思维敏捷。随年龄增长,肾中精气渐衰,阴血渐亏,脑髓失去濡养而空虚,脑窍元神功能因之受损,而表现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等。标实在于瘀血阻络,由于患者大多是耄耋之年,正气亏虚,容易引起气滞血瘀,瘀血阻塞脑窍,清窍被蒙,神机失灵,加之气血无法上养脑窍,便出现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混乱等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补肾填精 活血通窍
由于肾精不足,肾阴亏虚和瘀血阻络为脑小血管病变主要病因,中医防治主张攻补兼施,标本同治,采取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通窍益智为治法。方药可以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填精,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中药远志、石菖蒲等通窍益智。根据治疗脑部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参考中医名家治疗脑小血管病变文献,拟定一张防治脑部小血管病变处方:熟地黄12克、生地黄12克、枸杞子8克、黄精10克、桃仁8克、川芎6克、赤芍8克、当归6克、丹参12克、葛根12克、红景天10克、三七粉(冲)2克、地龙8克、益智仁8克、石菖蒲8克、远志8克、甘草2克 。

 

方中熟地黄、生地黄、枸杞子、黄精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桃仁、川芎、赤芍、当归、丹参、葛根、红景天、三七粉(冲)等活血化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地龙、益智仁、石菖蒲、远志通络开窍;甘草调和诸药。上方诸药合用, 共奏滋阴补肾, 活血通窍之功。

 

由于脑小血管病变是慢性过程,患者需长时间服药,才能获得持续疗效,建议服药半年再做评估。另外,脑小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大多兼有其他疾病,建议找中医诊治,获得更适切的治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