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治高血压还需要中医药吗? - 林志秀教授

文章来源:明报专栏 - 现代中医 09/03/2020

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注册中医师

现代中医:治高血压还需要中医药吗?

【明报专讯】高血压是指在静止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超过九成高血压没有明显成因,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十分普遍,本港15岁或以上人士约两成七患有高血压,而75岁以上患高血压比率超过七成三。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高血压初起时一般没有明显征状,或只是出现轻微眩晕、头疼等非特异性不适,患者可能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偏高,或到出现并发症才惊觉自己患上高血压。所以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杀手」。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以及周边血管疾病等。因此对血压调控,使之长期保持正常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现代医学在降压药研究十分成功,常用降压药有不同种类,包括利尿剂、钙离子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以及交感神经抑制剂等。医生根据患者血压和各种合并症等处方不同降压药,一般都能有效降低血压。既然西药有效控制血压,中医药在调整血压上还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少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后,药物疗效下降,需逐渐加大剂量,或合并两三种降压药才能获得理想降压效果。血压也由前期容易控制在理想水平到中期出现波动,再到后来控制不理想,甚至高居不下,进而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根据临床经验,如在服用西医的同时,结合中药,更有效长期控制好血压。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征状没有因为血压得到控制而减轻,合并中药能有效纾缓这些不适。

中西药配合 效果更佳
中医根据高血压主要征状,如面红目赤、头晕头胀头痛、视物昏花、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脉弦而有力等,常将高血压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痰瘀互结等证型。治疗上常采用平肝潜阳、育阴熄风、活血化痰等治疗方法,使机体达至阴阳平衡。我采用一张治疗高血压的通用处方,临床上取得较好降压效果,如与西药配合,效果更佳。

高血压通用处方:
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生代赭石30克(先煎),生珍珠母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白芍12克,玄参12克,天麻9克,钩藤12克(后下),杭菊花10克,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葛根15克,甘草3克

加减:如形体肥胖,痰多,舌苔厚腻者,加瓜蒌10克,胆南星6克,橘红6克,法半夏9克

如血压控制不佳、波动较大、头痛眩晕、失眠烦躁较明显者,每日煎服一剂,建议复煎,早晚分服。若征状不太明显,可以每剂药分两天服。如与西药合并使用,则应先咨询家庭医生。但须留意,高血压证型不止上述一种,临床需根据病人不同证候辨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

 

减轻头痛眩晕烦躁
控制血压是一个长期工作,坚持长期煎药对患者和家人都是很大考验。现在有免煎中药颗粒供应,免去每日煎药的麻烦,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另外,如果血压控制已经较好,符合上述的证型,可用中药经典复方天麻钩藤饮颗粒剂,每日服用,帮助减轻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征状,也有助于维持血压的长期平稳。惟该中药复方为注册中成药,须由注册或表列中医师开处。

最后需要指出,生活作息、饮食、情绪的调摄对预防和调控高血压十分重要。清淡饮食(主要是低盐饮食)、充足睡眠、避免紧张的精神情绪、适当体育运动,都在防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可或缺。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