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月经前后诸证 - 陈诗雅医师

Facebook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14/10/2016

陈诗雅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注册中医师

认识月经前后诸证

14/10/2016

月经前后诸证是指经行前后及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的一些身体症状,常见的有:乳房胀痛、泄泻、肢体浮肿、 头 痛、身痛、口糜、情志异常、感冒等。症状大多在经前7至14天开始出现,至月经前2至3日最严重,经后消失,亦有 少数于经后发作。

月经前后诸证的症状多种多样,有研究指达到135种,患者一般以某一症状为主,亦可数症并见。事实上,超过九成 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经前症状,30%至40%女性的症状严重至影响日常生活,可诊断为月经前后诸证。

气血不畅者易发

为何会出现月经前后诸证呢?这与月经前后的身体变化有莫大关系,经前气血下注冲脉,血海满盈,如患者平素已 有气血不畅的情况,此时气血更为壅滞,因而出现一些「不通」的症状,常见的有:乳房胀痛、浮肿、头痛、身痛 等,亦常见烦躁、郁闷等情绪不畅的表现。经期经血下泄,经后血海空虚,如患者平素已有阴、阳、气、血不足的 问题,此时「虚者愈虚」,便会出现相关脏腑虚证的表现, 如:泄泻、头晕、感冒等。

临床上,经前发作的患者较经后发作的为多,研究亦发现月经前后诸证最常见的证型是肝气郁结证。由于情志不畅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致使气血郁滞,经前气血充盈,使郁滞情况加重而发病。情志不畅是本病最重要的病因 ,根据统计,情绪不稳定、神经质人格、生活或工作压力大的女性最易患病。香港社会生活节奏急促,不少香港女 性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调查亦显示30至40岁的患者最多,且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尽管月经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每次月经周期都反复出现身体不适,确实为患者造成不少困扰,那么应如何治疗 及预防呢?

疏肝解郁为主要

以最常见的肝气郁结证为例,治疗以疏肝解郁为要, 常用方剂为逍遥散。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方如其名,此方使肝气得疏,情志得舒,人自「逍遥」。

如果想用更简单方便的方法,可饮用玫瑰花茶,只须于月经前将数枚玫瑰花浸泡于温水中即可。玫瑰花有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的作用,药性温和,且气味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最为合适,特别是以情志不舒为 主要表现。

情志不畅既是月经前后诸证的「因」,又是本病的「果」。情志因素可引发或加重病情,而患者又常以情志不舒为 其临床表现。因此,要预防本病,首要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情绪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则体内气血流畅,在 月经前后气血波动之时,仍可平稳度过。至于患病后,情志的护理就更需要重视,结合药物及情志疗法才是本病的 最佳治疗方案。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