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黄褐斑 内降火外防晒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12/09/2025
 

朱霭娱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注册中医师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问题,因其治疗难度高、易复发,常被称为「斑中之王」。该斑多见于育龄女性,尤其妊娠期间发生率较高,故亦常被称作「孕斑」或「妊娠斑」。其典型表现是对称分布于面部,尤以额部、颧颊、鼻周及上唇等区域为主,颜色由淡褐至深褐不等,形态大小不一,边界可清晰亦可模糊,因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主要与遗传易感性、紫外线暴晒及性激素水平波动相关。有家族史者、长期日晒者,及因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而导致激素变化的人群,更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肝脾肾功能失调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源远流长,古籍中称其为「黧黑斑」、「面尘」等。其发病多与情志不畅、房劳过度、多产多育、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病机核心则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临床常见阴虚火旺、气血不和、血行瘀滞等。如《外科正宗》所言:「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指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及血虚不荣是成斑之关键;此外,亦有因风邪外客、痰饮内滞,或命门火衰、元阳不足,以致脾土不温、心火不旺,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血络失养,久而瘀结生成斑片。

黄褐斑十分常见,中医认为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有关。

在治疗上,应以滋阴降火、调和月经周期为核心,并依据患者具体证候进行个体化论治。除内服中药,还可配合玉容散等外用药物以增强褪斑淡色之效,亦可选用耳穴贴压以调节内分泌;同时,日常务必注意严格防晒,避免紫外线照射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