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新」方法 - 萧尚元中医师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23/12/2022

萧尚元中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副讲师、注册中医师

 

医学史「新」方法

犹记得本科五年级的我为完成毕业论文,开展有关古代中医解剖的研究。踌躇之际,同窗推荐我阅读廖育群老师所著有关医学史的书籍,其中启发颇多,而最令我深刻的是他那一段描述其老师山田庆儿先生的故事。


山田庆儿先生是日本从事科技史研究的大家,从1950年起在宇宙物理学领域毕业后进入科学史的研究,继而以中国古代医学研究闻名。因山田先生的魅力,在其供职的京都大学组织各个领域研究者,每周定期进行中国科学史研究班,相聚讨论、解读文献或报告心得,而今有幸拜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医学的起源》之新译本,便是山田在这种思想相互冲击下的结晶。


历史长廊
医学史固然是以过去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正因如此,我常疑惑还可以有哪些「新」内涵?但是本书序言正有新见:「能在《黄帝内经》中发现历史,并重构某阶段之后的古代医学的形成过程」,这些被前人反复研究的古代文献,却在山田此书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因为医学史不再只是历史片段的描述或阐发,更多是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有关其形成过程之探索和诠释,这种「史观」一步一步将那些令人觉得乏味的历史材料,筑成一道历史长廊,蕴含着思想的推动力和前进方式。

 

当头棒喝
探索赖以为基础的方法,无非就是为建构起历史片段之思想脉络,提出假说、分析,继而验证再作修订。作者开篇提示读者先以第二部分的《黄帝内经的成立》作为阅读起点,起初我未明其意,幸而读到后记这段话:「提出一系列的工作假说……以后工作就是适用该假说分析下一个对象,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修正解说。」本书自身即是思考过程的体现,目的在于能够建立诠释古代医学形成的体系,从针灸、本草、汤液三大起源,延伸至病因、解剖、诊法等形成体系的重要探究。

 

踏入教研工作后时时让我困惑,如何让同学通过史学更了解中医学的「进程」?在一次与本科导师就论文评核原则的讨论之间,她提出研究之「新」,不限于观点,而应包括「新」方法,因此发现也是「新」的。闻及此话,大有当头棒喝之悟,我想,这个「新」方法就如山田先生所言,正是「分析」并重构出贯穿其中之思想吧。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