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对海鲜的认识 - 莫迪麟博士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10/12/2021

莫迪麟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注册中医师

 

《本草纲目》对海鲜的认识

 

香港是个渔港,出产不少新鲜海鲜,游客都慕名而来,例如长洲、南丫岛、流浮山、西贡等地,大大小小的海鲜食肆林立着。海鲜作为食材有悠久历史,古人是如何看待海产的功用呢?不妨看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如何记载海产。

 

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有载,近海之地域,地势是「鱼盐之地,海滨傍水」,老百姓都「食鱼而嗜咸」,这里的鱼不单是鱼类,还包括了其他海产。同篇又记载「鱼者使人热中」,究竟海产是不是温性,食则使人内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海产达30种,当中16种海产属性平,3种性温,2种性寒,其余9种不载寒热之性。总括来说,大部分海鲜本性平,但若果烹调时加入较多辛热咸味之辅料,例如辣椒、蒜、椒盐等,就有机会使整碟餸菜变成辛温之性。

 

不少现代人喜食之海鲜,早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就如香港人喜爱的鳗鱼,《本草纲目》称之为鳗鲡鱼,李时珍记载:「鳗鲡,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大者长数尺,脂膏最多。」时珍甚至把鳗鱼分成鳗鲡鱼及海鳗鲡,但两者性味相若,功效上引用苏颂的说法是「能补虚损,及久病劳瘵」,时珍认为鳗鱼兼有祛风之用,但外感后期,则不建议食用。

 

而俗称鸡泡鱼的河豚,《本草纲目》已有记载,形象具体,「腹胀如气球浮起」,时珍认为河豚性温味甘,有「补虚,去湿气,理腰脚」的作用,但同时记载有大毒,时珍考证时发现有人食河豚而中毒亡,但又发现有些地方户户皆食。事实上,只要切割时避开有毒的部位,食用河豚是安全的,日本就有河豚处理师,曾对切割河豚有充分的培训,使食客安全享用河豚。

 

除鱼类外,《本草纲目》也有记载乌贼鱼,现在多称为墨鱼,时珍认为味酸性平,并引述文献指出墨鱼有「益气强志」,甚至有「通月经」之用。时珍记载比墨鱼更大的软件动物,叫章鱼,多生长于南方,还记载了广东人以姜醋烹调,如「粤人多采鲜者,姜、醋食之」,虽然章鱼有「养血益气」之用,但较为寒凉,不应进食过多。

 

《本草纲目》亦有记载虾,不过当时写法为鰕,时珍留意到虾煮熟时会变色,如「入汤则红色如霞也」,而且虾种类繁多,有青鰕、白鰕、天鰕等,连海味店常见的鰕米,也有记载。虾味甘性温,虽有补益之用,但多令人动风,对于疥疮之病人,不同书籍也有记载此类病人勿多食虾。

 

最后就是鲙,鲙的意思是生鱼,日本称之为鱼生或刺身。原来新鲜鱼即劏而食,古时叫做鲙,如「刽切而成,故谓之鲙。凡诸鱼之鲜活者,味食之」。生鱼性「温补」,有「去冷气湿痹」。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平时我们认为鱼生是寒凉之食,但《本草纲目》认为是「温补」,岂不是有矛盾?这是因为李时珍认为生鱼本属鱼类,大多鱼类属性平或性温,因此可归类为性温,但是始终是生食,时珍也认为「肉未停冷」,容易生百病,而且食生鱼后,经常会出现大便伴有虫卵。亦有医家认为生鱼不可在夜晚食用,或食生鱼时不可同时饮冷水。这都证明生鱼虽然本性温,但始终未经煮食,容易滋生虫卵,或者难以运化,若身体健壮,食之则为补益,但身体虚弱则少食为妙。

 

由以上可见,海鲜食材虽然多有温补之效,但亦要留意烹调方法,而且不应过量食用。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