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肌少症不可轻视 - 张宗康博士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08/20/2021

张宗康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

 

老年人肌少症不可轻视

 

香港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目前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已接近20%。随着年纪增长,各项器官生理功能逐渐下降,肌肉质量亦有减少。成年人体肌肉约占体重的40%。临床研究表明,40岁之后,平均每10年肌肉质量减少8%,70岁后,每10年减少15%。肌肉质量与肌力流失导致出现肌肉量与肌肉功能低下的表现,即可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在香港的老年人中,大约11.2%男士及7.6%女士患有肌少症。

 

四大症状

导致肌少症的原因除了原发性的老化引起蛋白质合成分解失衡及细胞新陈代谢缓慢,其他次发性原因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失常、发炎等因素皆可能加速肌肉流失。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表现为肌力衰退,使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造成老年人行走、坐立、登高和举重物等日常动作完成困难,甚至导致平衡障碍,难以站立,极易摔倒。久而久之,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亦加重医疗负担。同时,因肌肉与人体蛋白质的储存、调整血糖的代谢等有关,故而肌少症的出现使得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症候群的风险也跟着提高。

另外,若肌少症与肥胖同时并存,其对健康之不利影响比单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发心血管相关疾病。然而,由于肌少症发展相对缓慢,在临床上不如其他老年疾病受到重视。若身边老人出现有以下症状,应考虑肌少症可能:1. 走路迟缓;2. 握力下降;3. 行动吃力;4. 跌倒次数增多;5. 体重减轻明显。

尽管年龄老化造成的肌肉量流失是无法避免的,但适当的治疗与干预能够推迟甚至改变肌少症的进程。

目前针对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营养补充搭配适当的运动训练。营养补充主要为足量优质蛋白质,例如大豆蛋白、牛肉、鱼肉等。若无慢性肾脏疾病,按体重每天每公斤建议摄取1.2至1.5克蛋白质,平均分布各餐食用。运动的形式以有氧运动、渐进式阻力运动的训练为主。老年人需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跌倒骨折等意外发生。可考虑健走、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药物治疗方面,目前西药对肌少症无理想疗效。肌少症在中医属「痿证」,《黄帝内经》的《素问.痿论》:「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脾胃气虚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营养摄取不足而致肌少症,证型包括脾胃气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阴虚火旺等。治疗早期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中期重在补脾益肾,后期以滋养肝肾、养阴益气为要。研究显示以下中药方剂:人参养荣汤、八珍汤、济生肾气丸、补中益气汤等,具有推迟肌少症进程的潜力。

面对快速老龄化的香港社会,肌少症对老年族群有许多不良于健康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为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早日清楚认识肌少症的表现及对健康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饮食及运动干预,必要时采取中医治疗,相信必能减少肌少症及之后并发症的产生,而且亦能促进长者的生活质量。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