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脑瘫 - 河恩惠博士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05/05/2021

河恩惠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助理讲师及注册中医

 

浅谈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从母体受孕开始到新生儿时期,因为各种病因引起脑发育缺陷或非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症,此病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的异常,是目前导致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在活产胎儿中,小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至5%,也有研究显示美国脑瘫患儿数为75万,患病率为2.5%,在中国0至6岁儿童的脑瘫患率为1.8%至4%,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

 

本病的致残率非常高,主要特征有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减少、肢体运动减少,下肢尤其明显,同时常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发展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DL),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增加社会的负担。因此,寻找经济、安全、积极有效的疗法,已成为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难题及关注点。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治疗小儿脑瘫的极为有效的方法和药物,而较多的是以各种康复训练为主。

 

与多个脏腑有关

中医将小儿脑瘫归类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早在《诸病源候论》中,便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黄帝内经》言「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脑主神志,支配四肢运动,脑瘫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髓海空虚所致。《类经》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肝主藏血,脏腑功能失常,气血精液生化输布异常,使精气不能上注于头,也可导致脑瘫。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说法各异,有的认为其病因病机是肝肾亏虚、心脾两虚,有人认为是胎禀不足、后天失养,总体来说脑瘫病位在脑,与多个脏腑都有密切关系。

 

针灸是中国最传统的医疗手段之一,它于治疗脑瘫方面的疾病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有确切的疗效及副作用较低的特点,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示,针刺对于脑瘫的治疗,愈早介入愈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促进患儿的脑部发育。针灸以其对神经系统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在治疗神经损伤性疾病方面被广泛认可和采纳。有科研结果表示,针灸治疗是可以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阳性表达,可以提高瘫鼠模型的海马神经元密度,从而促进脑瘫鼠模型的神经功能恢复。又有文献表示,针灸可促进机体脑细胞代谢,便于神经元网络系统重建,改善患儿血液循环和运动功能。

 

内外诸多文献研究发现,针灸对提高患者肌力、改善肌张力、协调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中尤以头针为佳。头针将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和其对应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为依据,运用脏腑经络理论,反射性增加皮质区血流供应,改善周围血液循环,修复受损脑细胞,对于治疗小儿脑瘫,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此外,在给予脑瘫患儿针灸治疗的同时,再结合推拿、中医中药,以及现代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能使患儿获得更全面的临床效果。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