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历数据 探索中医药传承 - 官可祈博士

文章来源:信报  - 中大医论 20/09/2019

官可祈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助理讲师及注册中医

从病历数据 探索中医药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中西医医疗的病历亦由从前的手写模式转型到电子病历,以数据形成储存病人的数据。香港自2003年开始成立第一间「三方协作中医中心」,由医管局、非政府机构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或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以三方伙伴协作模式运作,至今全港已有18间三方合作中医中心开放为市民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各中医中心的临床信息管理,都使用一套由医管局开发的中医医疗信息系统(CMIS),支持病人的行政、临床(诊症摘要、处方)及药房管理数据等。

走向知识转化可行性

中医药界一直重视传承各医家的中医药经验,治疗上讲求因人、因时、因地辨证施治。因此,中医能够在不同地域的气候生活模式变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学术流派,百家争鸣。香港位于岭南地区,在中医临床治疗上亦有特定的考虑。

目前部分在香港研究中医项目主要分析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结果是否比主流医学有「显著」的疗效,却少有研究有关当代医家在中医药治疗上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思维认知方面的规律,未能满足提升中医在临床实践辨证论治思维方面之水平。

CMIS是现时全港最大的中医电子病历纪录平台,收载了不少实际中医药诊治数据,病历纪录相对统一。透过CMIS进行中医研究,以回顾性、描述性或前瞻性方式收集、统计电子病历内不同流派的医家在香港治疗常见疾病的用药规律,包括药味、药物中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次、药量运用等;然后结合中医药理论分析药物的配伍特点、用药特色,提炼及阐释各医家的学术思想,相信有助挖掘、传承及比较各医家在香港治疗常见疾病的中医用药经验及诊治思路。

中医药的电子病历数据挖掘研究需要耗用大量的研究经费、人力及时间,研究人员除了要同时具备中医药学的专科知识及临床技能外,亦要配合应用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信息科技、统计学等,才能有效归纳及梳理出有意义的规律。

遗憾的是现时医管局的西医医疗信息系统(CMS)及CMIS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两者并不互通,统计数据结果未能更有效反映中医药的疗效,在现时香港的学术研究主流下难以得到认同,可谓「吃力不讨好」,往往令研究人员却步。

适逢今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批准纳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第11版的《国际疾病与相关问题健康分类》(ICD-11)。如CMIS引入ICD-11中医部分,并与西医CMS互通,或可尝试从临床实践中归纳结果,在传承学术思想之余,亦可为将来研究开发中医药治疗香港常见疾病的新方药组合、疗效、中西药共享安全性等方面踏出关键的第一步,提供一些依据。当然,中医研究并不局限于数据挖掘,本文谨抛砖引玉,藉此提高香港学术研究团队及有关机构对中医传承方面的关注,能够发挥中医电子病历数据的作用,同时期望日后香港的中医学术研究可趋向更多元化。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