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黃褐斑 內降火外防曬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2/09/2025
 

朱靄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色素沉着問題,因其治療難度高、易復發,常被稱為「斑中之王」。該斑多見於育齡女性,尤其妊娠期間發生率較高,故亦常被稱作「孕斑」或「妊娠斑」。其典型表現是對稱分布於面部,尤以額部、顴頰、鼻周及上唇等區域為主,顏色由淡褐至深褐不等,形態大小不一,邊界可清晰亦可模糊,因狀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稱。

現代醫學認為,黃褐斑的發病主要與遺傳易感性、紫外線暴曬及性激素水平波動相關。有家族史者、長期日曬者,及因妊娠、口服避孕藥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療而導致激素變化的人群,更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肝脾腎功能失調

中醫對黃褐斑的認識源遠流長,古籍中稱其為「黧黑斑」、「面塵」等。其發病多與情志不暢、房勞過度、多產多育、飲食不節等因素相關,病機核心則主要責之於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臨床常見陰虛火旺、氣血不和、血行瘀滯等。如《外科正宗》所言:「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黑斑,色枯不澤。」指出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及血虛不榮是成斑之關鍵;此外,亦有因風邪外客、痰飲內滯,或命門火衰、元陽不足,以致脾土不溫、心火不旺,氣血運行不暢,面部血絡失養,久而瘀結生成斑片。

黃褐斑十分常見,中醫認為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等有關。

在治療上,應以滋陰降火、調和月經周期為核心,並依據患者具體證候進行個體化論治。除內服中藥,還可配合玉容散等外用藥物以增強褪斑淡色之效,亦可選用耳穴貼壓以調節內分泌;同時,日常務必注意嚴格防曬,避免紫外線照射導致病情反覆或加重。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