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史「新」方法 - 蕭尚元中醫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23/12/2022

蕭尚元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註冊中醫師

 

醫學史「新」方法

猶記得本科五年級的我為完成畢業論文,開展有關古代中醫解剖的研究。躊躇之際,同窗推薦我閱讀廖育群老師所著有關醫學史的書籍,其中啟發頗多,而最令我深刻的是他那一段描述其老師山田慶兒先生的故事。


山田慶兒先生是日本從事科技史研究的大家,從1950年起在宇宙物理學領域畢業後進入科學史的研究,繼而以中國古代醫學研究聞名。因山田先生的魅力,在其供職的京都大學組織各個領域研究者,每周定期進行中國科學史研究班,相聚討論、解讀文獻或報告心得,而今有幸拜讀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醫學的起源》之新譯本,便是山田在這種思想相互衝擊下的結晶。


歷史長廊
醫學史固然是以過去內容作為研究對象,正因如此,我常疑惑還可以有哪些「新」內涵?但是本書序言正有新見:「能在《黃帝內經》中發現歷史,並重構某階段之後的古代醫學的形成過程」,這些被前人反覆研究的古代文獻,卻在山田此書成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因為醫學史不再只是歷史片段的描述或闡發,更多是貫穿其中的思想脈絡,有關其形成過程之探索和詮釋,這種「史觀」一步一步將那些令人覺得乏味的歷史材料,築成一道歷史長廊,蘊含着思想的推動力和前進方式。

 

當頭棒喝
探索賴以為基礎的方法,無非就是為建構起歷史片段之思想脈絡,提出假說、分析,繼而驗證再作修訂。作者開篇提示讀者先以第二部分的《黃帝內經的成立》作為閱讀起點,起初我未明其意,幸而讀到後記這段話:「提出一系列的工作假說……以後工作就是適用該假說分析下一個對象,然後根據分析的結果修正解說。」本書自身即是思考過程的體現,目的在於能夠建立詮釋古代醫學形成的體系,從針灸、本草、湯液三大起源,延伸至病因、解剖、診法等形成體系的重要探究。

 

踏入教研工作後時時讓我困惑,如何讓同學通過史學更了解中醫學的「進程」?在一次與本科導師就論文評核原則的討論之間,她提出研究之「新」,不限於觀點,而應包括「新」方法,因此發現也是「新」的。聞及此話,大有當頭棒喝之悟,我想,這個「新」方法就如山田先生所言,正是「分析」並重構出貫穿其中之思想吧。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