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中醫教研中心 長遠發展(上) - 鍾志豪博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8/01/2019

鍾志豪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註冊中醫師及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召集人(教育)

三方中醫教研中心 長遠發展(上)

利用門診網絡平台,提升本地中醫在服務、教育和臨床研究三方面的水平,是成立三方協作中醫教研中心的目標之利用門診網絡平台,提升本地中醫在服務、教育和臨床研究三方面的水平,是成立三方協作中醫教研中心的目標之一。首間中醫教研中心成立至今已逾15年,香港政府有必要周詳地檢視和回顧中心的定位,以配合特首提出的中醫發展計劃。筆者首先就醫療方面提出建議。

加入重點服務

根據衞生署2016年的報告,本港的頭號殺手分別為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最近的調查指出,有骨骼肌肉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例如痛症、中風後復康),以及心理健康問題的市民亦經常使用中醫服務。現時,香港有超過15%的長期病患者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相信這個數字會隨着人口老化而增多。本地中醫發展的定位首重如何發揮中醫的優勢,預防及治療這些主要疾病,分擔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筆者建議在現有服務基礎上,三方協作診所可加入針對重大疾病負擔的重點服務。大量臨床證據顯示中醫能有效治療各種常見疾病,筆者參與的團隊,亦已把相關數據和資訊以化繁為簡的方式,呈現於「證視中西醫理」網站(http://www.hkiim.cuhk.edu.hk/ceim/tc/index),方便政策和服務制訂者參考。

香港未來的醫療發展,將着重跨專業合作為本的基層醫療。然而,中醫教研中心進行的研究顯示,病人普遍認為教研中心與公營醫療系統缺乏聯繫,並期望在病歷共享和中西醫雙向轉介方面作出改善。筆者剛才提到,中醫的療效和安全性已有一定臨床證據支持,但為何在公營醫療系統中,中西醫互相轉介服務的進展卻停滯不前?

以流感高峰期為例,急症室服務負荷劇增,如何分流大量非緊急病人成為當時公營醫療系統的棘手難題。中西醫協作原可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但最終為何無法成事? 筆者的研究發現,主要困難在於公營醫療系統與中醫合作仍在萌芽階段,另一方面決策者未必有充分的中醫背景,醫療工作者之間沒有中西醫合作的先例,亦無外在誘因作出改變。筆者認為成立中醫流感應變小組,可把中醫治療流感的臨床證據向醫護人員和病人宣傳,並統籌一個可以快速實行的試點計劃,提前訂定好急症室和中醫診所雙向轉介的機制,以及設計中醫在護老院預防流感的措施。

雙向轉介服務

中醫界和公營醫療系統亦須有領導者促成試點計劃,透過召集不同持份者準備整個計劃方案,並將其推廣及執行,其後評價計劃的可行性,從而應對下一輪的流感高峰期。筆者認為香港中醫藥處應從醫療系統的角度,考慮如何在不同範疇增強三方協作診所和公營醫療系統的聯繫,為成立中西醫雙向轉介服務提供有利環境。下一篇,筆者將會就科研及教育兩方面的發展提出建議,敬請留意。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