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醫與音樂 - 孔慶瑜醫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8/10/2019

孔慶瑜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及註冊中醫師

談談中醫與音樂

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受內傷暈去之時,任盈盈便即撫琴,以《清心普善咒》為他療傷。聽到幾下柔和的琴聲後,令狐沖體內的真氣調暢,神志便漸漸恢復。這固然是小說中的情節,然而,以音樂治病,中醫角度是怎樣看待的呢?


五音調暢五臟
《說文解字》:「藥,治病艸。从艸。樂聲。」藥字就是「樂」加上「草」,事實上,以樂代藥來治病的理論,古代就有記載。《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一般認識,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大致相當於西樂的do、re、mi、sol、la。五音對應五臟,與人相應,在五行的角度中:「角音屬木,對應於肝;徵音屬火,對應於心;宮音屬土,相應於脾;商音屬金,對應於肺;羽音屬水,對應
於腎。」透過對應的五音,可以調暢人體五臟,使其氣血暢達,達至陰陽調和而不病。《史記》亦云:「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對於音樂治病,以下分享一些古代名人的小故事(《歐陽文忠公集.送楊寘序》):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得過幽憂之疾,心情鬱鬱寡歡,因而退而閒居,回家靜養。然而,他卻不見好轉,病治不好。後來,他跟朋友孫道滋習琴,隨着時間,在不知不覺間病就好了。學琴之初,歐陽修以為彈琴為小技,然而,隨着學琴日子愈久,發覺各調性的樂曲可以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有時如身處於崩崖裂石,高山出泉:有時如臨風雨夜;有時如聽到怨夫寡婦的嘆息;有時則如鳥兒在枝頭快樂和睦地吱吱唱歌。喜怒哀樂的音樂,動人心深處
,使人得舒然。他認為自己的病由於憂思所引致,藥物只能暫時解決疾病的表現,未能解決定根本問題,而音樂卻可以直達人心,使他不平和的心得以調和,不藥而癒。


五音六律,上文治病的當然不只是指單一的音,而是樂曲,是音樂。《說文解字》指「音」為生於心而有節於外的:「樂」則為五聲八音的總名。換言之,音即是透過絲、竹、金、石、匏、土、革、木等樂器,從心而發地把聲奏出,而樂就是所有聲音的總合,亦即是一首樂曲。故此,實際運用音樂治病時,我們所聽的不是單一的音,而是一首樂曲。樂曲按其調性、速度、節奏、旋律,甚至所奏之樂器等,也可以用陰陽來劃分。例如:中國傳統的音律中
有十二律,六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就是指當中屬陽的奇數六律;相對地,偶數六律(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中呂)則屬陰,亦稱六呂。又例如: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屬陽:節奏重、緩慢的音樂屬陰。在陰陽的理論上,運用「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的原則,選取屬陰的樂曲治陽病,陽的樂曲治陰病,以合適的樂曲來「損其有餘,補其不足」,就可以平衡人體自身的陰陽,維持健康。

 

着重清淨淡遠
今日,隨着社會壓力日增,人難免變得煩躁。中國傳統音樂着重清、淨、淡、遠的意境,與《內經》的「恬淡虛無」法則相類,透過聆聽沉靜的音樂,可以平靜躁動的心靈,讓自己有個清淨的腦袋,去應對一切煩惱困境。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