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_smoke2.png

《寒溫條辨》 註家註釋 卷四

4.1 醫方辨引
 原文   翻譯 

作方圓必以規矩,治病證必以古方,固也。但古方今病,焉能盡合。是以羅太無曰:「以古方治今病,正如拆舊屋湊新屋,其材木非一,必再經匠氏之手。」故用方者,不貴明其所當然,要貴明其所以然。則或增,或損,或奇方,或偶方,或合方,或以內傷方治外感,或以外感方治內傷,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許學士云:「讀仲景之書,用仲景之法。未嘗執仲景之方,乃爲得仲景之心也。」若不明其所以然,而徒執其方,如經生家不能搦管作文,乃記誦先輩程文,以計場屋題目之必中,奚可哉?是集諸方,人所易曉者,止錄其方,其涉疑難及理趣深奧者,頗採《明理論》《醫方考》《名醫方論》等書以闡明之,間附一得之見。誠能潛心於此,處方其無誤乎?抑又有慮焉?仲景《傷寒論》曰:「病當汗解,診其尺脉澀,先與黃芪建中湯補之,然後汗之。」先賢慎於用汗藥如此,則吐藥、下藥可知矣。故凡用方者,雖方與病合,又在診脈,並察兼證,以詳辨其虛實,或汗、或吐、或下,方為盡善。若遇老人、虛人,血氣陰陽四損者,寧可顧護元氣,而不可輕用汗吐下之重劑也。

製作方圓必須依靠規矩,治療病證必須用古方,這是必然的。但用古方醫治現在的病,怎麼能完全符合啊。所以羅知悌說:「用古方治療今天的病,正如拆除舊房子而建造新房子。其木材並非一樣,必需要再經過工匠之手。」所以今天用古方,重要的不是它能治甚麼病,而是明白古方為甚麼可以治病。這樣,運用古方時,或加、或減、或用奇方、或用偶方,或用合方,或用治內傷病之方治療外感病,或用治外感病之方治內傷病,任意取用,都有其運用之理。許學士說:「讀仲景之書,就是要用仲景之法。治病時不拘泥於仲景之方,才可稱為得仲景之心。」如果不明用方之理,而只是拘泥其方,就像讀書人不能拿筆寫文,而只是背誦古人之範文,以揣測考場中可能會出的考題,這怎麼可以呢?所以在此收集了人們容易理解的各個方子,而且只是收錄方劑。如果涉及到疑難和深奧的道理,大多採用《明理論》《醫方考》《名醫方論》等書加以解釋說明,間中會附上個人的一點見解。如果讀者能用心於此,處方時應該不會有錯誤了吧?還是仍然會有問題呢?仲景《傷寒論》說:「病應當汗出而解,切其尺脈澀,先與黃芪建中湯溫補,然後再發汗。」先賢如此慎用發汗藥,那麼用吐下藥物亦可想而知。所以凡是用方時,即使方與病相合,也要通過診脈,並觀察兼證來詳細辨別病者之虛實,然後再運用發汗、或涌吐、或瀉下,才能做到盡善盡美。如果遇到老人、虛人,氣血陰陽皆不足者,寧可先顧護元氣,而不可輕易使用汗吐下之重劑。

4.2 麻黃附子細辛湯
4.3 升降散
4.4 麻黃湯
4.5 桂枝湯
4.6 大青龍湯
4.7 小青龍湯
4.8 黃芩湯
4.9 白虎湯
4.10 大承氣湯
4.11 小承氣湯
4.12 調胃承氣湯
4.13-4.14 大柴胡湯及柴胡龍骨牡蠣湯
4.15 增損大柴胡湯
4.16 雙解散
4.17 增損雙解散
4.18 涼膈散
4.19 加味涼膈散
4.20 三黃石膏湯
4.21 增損三黃石膏湯
4.22 理中湯
4.23 四逆湯
4.24 神解散
4.25 清化湯
4.26 大清凉散
4.27 小清凉散
4.28 小柴胡湯
4.29 六一順氣湯
4.30 加味六一順氣湯
4.31 理陰煎
4.32 補陰益氣煎
4.33 大温中飲
4.34 補中益氣湯
4.35 桃仁承氣湯
4.36 代抵當湯丸
4.37 茵陳蒿湯
4.38 參胡三白湯
4.39 黃連解毒湯
4.40 玉女煎
4.41 黃龍湯
4.42 大復甦飲
4.43 小復甦飲
4.44 六味地黃丸料
4.45 參胡温胆湯
4.46 人參養榮湯
4.47 葛根湯
4.48 痛瀉要方
4.49 桂枝麻黃各半湯
4.50 人參敗毒散
4.51 沖和湯
4.52 葛根加半夏湯
4.53 增損普濟消毒飲
4.54 真武湯
4.55 栀子豉湯
4.56 瓜蒂散
4.57 炙甘草湯
4.58 生脉散
4.59 左歸丸
4.60 右歸丸
4.61 蜜煎導法
4.62 參歸養榮湯
4.63 犀角地黃湯
4.64 通脈四逆湯
4.65 白頭翁湯
4.66 桔梗杏仁煎
4.67 腸癰秘方
4.68 連翹金貝煎
4.69 蠟礬丸
4.70 附子湯
4.71 桂枝加附子湯
4.72 甘草附子湯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